“科研充电桩”走进初级团校,开展科研科创经验分享活动
10月20日晚,新能源材料系学生第一党支部品牌活动“科研充电桩”走进初级团校,进行科研科创经验分享。本次活动以“从实验室到领奖台——新一代芯片封装集成中钴互连添加剂的开发”为主题,聚焦科研成果转化,旨在提升学生科创竞赛实践能力。活动在临港校区三教106举办,由支部党员、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倩主讲,本期初级团校全体同学出席。

李倩从项目背景出发,深入剖析了5G与人工智能场景下芯片封装领域传统铜互连技术的金属失效痛点,阐明了钴互连技术的独特价值。她分享了团队历经50余种化合物筛选,最终以单一含氮杂环添加剂实现钴互连“无孔洞填充”的突破性成果,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50%,并展示了相关表征数据与2项国家发明专利。李倩感慨道:“原以为做好实验即可,竞赛让我明白要把‘实验室技术’转化为‘行业方案’,这是党员科研‘解真问题’的生动体现。”她还分享了“科研转竞赛”的宝贵经验:团队采用“党员牵头+分工互补”模式,路演以“痛点-方案-价值-前景”逻辑构建,问答环节运用“STAR”法则,强调“党员要带头攻坚‘技术+竞赛’,既练能力,又让成果被更多人看见”。
活动尾声,入党积极分子向飞扬同学表示:“李倩学姐从实验室数据到竞赛项目的转化思路,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不是‘闭门造车’,党员应主动将研究与行业需求、赛事平台相结合,让成果更具价值。”

本次宣讲会不仅分享了科创竞赛的宝贵经验,更传递了“党团联动,科研报国”的坚定信念。参与同学纷纷表示,不仅掌握了,更被党员们“把论文写在产业一线”的拼搏劲头所感染。
“科研充电桩”作为党支部品牌活动,始终以“党建引领科研创新”为主线,通过“经验分享+榜样示范”的形式,搭建起党员与青年科研群体之间的桥梁,不仅助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,更激发了大家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发展需求的使命感。后续,党支部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,通过定期举办科研讲座、工作坊以及实战演练等方式,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,加深他们对科研方法与技巧的认知,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,为培育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科研人才而不懈奋斗。
新能源材料系学生第一党支部 曾思骏、孙晓华供稿